AI导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6G的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预计6G将在2030年实现商用。他强调,6G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成为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将为6G研发提供政策支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6G的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简单叠加,而是深度的相互渗透与改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6G技术及产业创新论坛上表示,6G真正实现商用约在2030年。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年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张平在报告中围绕“6G+AI的融合创新之路”展开,探讨了如何通过AI实现通信系统的熵减,即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他强调,移动通信作为国家基础性行业,其发展具有刚性特征,只会持续进步。

在谈及6G的商业应用路径时,张平指出,AI将彻底改变我们对网络、应用以及通信的固有认知。步入6G时代,用户将更频繁地运用AI技术。大模型可能通过云边端架构的变革,衍生出中模型或小模型,适配到各种用户场景中。

张平还介绍了中国6G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商用进程。他表示,6G的标准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与此同时,5G及其演进技术(如5G-Advanced)的商用化也在持续进行。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针对当前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布局。

关于6G与AI的融合,张平提到,这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正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比如以语义通信为切入点,优化通信链路层面,并通过理论计算验证性能增益。这些基础研究为现有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改进路径,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

张平认为,6G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成为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6G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体现了对通信技术的重视,更是对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前瞻布局。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将为6G研发提供政策支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此外,张平还谈到了国产大模型的发展。他提到,新一代大模型正在走出一条创新之路,采用开源模式,实现技术路径的简约化。这种简约化理念在6G研发中已得到验证,传统“先通后算”的模式正在向“先算后通”转变,通过注意力机制筛选有效信息,提升传输效率。

最后,张平对北京市6G产业发展情况表示肯定。他认为,北京汇聚了所有运营商总部和头部企业研究院,在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必将在6G时代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国家通信产业整体升级。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