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已步入全面提速阶段,根据最新发布的意见,国家正构建涵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交通运输领域,多地探索“信用+”模式,优化通勤服务,推动行业治理能力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已步入全面提速阶段,根据3月31日发布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国家正致力于构建涵盖各类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并推动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在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实践场景,多地正积极探索“信用+”模式,优化通勤服务,打造诚信道路运输行业,推动出租汽车行业治理及提质增效。这些实践正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的治理能力。

  环京地区约有75万通勤人员面临交通难题,如缺乏直达北京的大容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拥堵,安检等候时间长等。为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试点开通了北京国贸地区至北三县的“定制快巴”,通过网上预约、动态调整线路,提供“门到门”的出行服务,实现一小时通勤目标。

  在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项目中,建立了社会通勤人员信用承诺白名单,联合多部门出台便利制度,如使用公交专用道、远端安检、快速通过进京检查站等。自2022年7月试运营以来,该快巴平台注册用户已达23万人,累计客运量超242.3万人次,日均综合实载率达85.38%,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降低了乘客出行成本。

  天津市自2024年2月起在“运证通”APP上启动信用信息提醒服务,对在全国范围内被处罚且公示期已满(3个月)的天津企业进行消息通知,便于企业及时关注信用状况、开展信用修复。

  由于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车、船、人、企流动性强,跨行政区域实施审批、监管、服务成为常态。江苏省苏常通四市在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基础良好,共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通过船舶分级动态监管,构建了航运信用管理新格局,船舶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港航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安徽省则通过“皖美学车”APP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秩序,学员满意度显著提升。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平安箱运,绿色快航”项目中,通过信用评价和联合奖惩机制,为守信集装箱船舶提供优先靠泊、作业等便利服务,已累计便利船舶装卸作业5595艘次,节约资金成本约1.1亿元。

  重庆市北碚区交通运输委员会近年来尝试构建交通“信易+”应用场景,成立环线“交旅信用联盟”,推动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