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质量强链战略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市场监管总局正深入推进质量强链项目,同时加快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规划制订。去年共实施952个质量强链项目,解决多项技术难题。标准化引领也至关重要,已发布多项人工智能国家标准,为规范应用奠定基础。

  质量强链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棋”,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王秋苹在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透露,去年以来,我们已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上实施了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些项目,更好地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国家标准的新一轮规划制订工作也在加速推进。

  据悉,2024年,市场监管系统通过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手段,共实施了952个质量强链项目,组建了889个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涉及2087家链主企业、18万家链员企业和2952家赋能机构,实施了3176个重点攻关项目,解决了14391个质量堵点卡点问题。

  通过打通技术瓶颈、填补基础空白,一批质量强链项目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我们成功开展了基于北斗、卫星双向和光纤的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交叉验证,解决了长基线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能力验证手段和评价方法缺乏的问题;同时,我们还研制并发布了中国首个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填补了国内汽车芯片质量认证体系的空白。

  在支撑产业链优化升级方面,我们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我们建立了彩色光刻胶性能测试方法,提高了国产彩色光刻胶的公认度,缩短了导入周期,同时推动了新型显示用偏光片不良率下降60%,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超过50%,实现了“中国屏”的“强芯亮屏”。

  “质量强链”战略不仅让优势产业更加强劲、更具韧性,标准化引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发布了多项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包括大模型通用要求、测评指标与方法、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估等,为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推进新一轮规划,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人工智能标准协调,提升标准供给效率,快速响应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标准尽早出台并实施。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未来将继续实施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通过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的集成应用,强化多方协同,以质量基础设施的强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未来产业的崛起,全面助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