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在2025年北京昌平延寿越野挑战赛期间,成功完成业内领先的3.5GHz频段智能超表面(RIS)技术乡村现网验证。实测数据显示弱覆盖区域平均信号强度提升3倍,为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记者3月31日获悉,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北京昌平延寿越野挑战赛期间,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突破,成功完成了业内领先的3.5GHz频段智能超表面(RIS)技术乡村现网验证,此成果有望引领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

  据专家介绍,智能超表面(RIS)技术作为面向6G的潜在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电磁波的主动调控,可以构建可编程式的无线传播环境,这一变革性的新兴技术正逐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RIS技术已被纳入IMT-2030(6G)推进组的研究范畴,并已有多本相关技术报告发布,预示着其在未来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在北京市昌平区望宝川村的试验路段,北京电信技术人员在赛道沿线部署了RIS设备,实测数据显示,弱覆盖区域的平均信号强度提升了3倍(5dB),成功实现了赛事全程的通信保障,展现了RIS技术在提升通信网络覆盖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这种厚度仅数厘米的新型设备,通过精密排布的可编程电磁材料单元阵列,能够实时调整信号传播路径,有效解决了传统基站建设中的诸多限制。

  “RIS技术突破了传统基站建设的限制,实现了按需部署。”项目负责人张若炎介绍,该设备仅需充电宝供电即可持续工作,其低功耗、易部署的特性特别适合山区、林区等特殊地形,为提升这些区域的网络覆盖质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本次赛事保障中,专项工作组不仅完成了60公里赛道网络优化,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应急通信车+RIS补盲”的立体组网保障模式,成功验证了RIS技术在弱覆盖区域的信号补盲能力,进一步展示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这次业界先行的技术验证为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电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杨姗表示,将持续推进RIS技术的攻关、标准研究和产业进程,进一步拓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未来的通信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