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角兽企业潜力巨大,创新机构助力发展
AI导读: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清华大学李稻葵指出,尽管发展迅速,但独角兽企业潜力仍待挖掘。需制定新政策,创新打造新兴企业培育机构,助力独角兽企业发展。
当前,我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备受瞩目,吸引了全球专家、企业家和投资机构共襄盛举。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指出,尽管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但其潜力仍待挖掘。在全球产业变革及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亟需为独角兽企业制定更多新政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中国独角兽企业潜力无限
李稻葵认为,仅凭独角兽数量衡量中国经济活力有失偏颇。他强调,中国三大基础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
首先,实体经济市场规模庞大,为新企业涌现及快速成长提供了沃土。中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为独角兽企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工程技术研究人才辈出。中国独角兽企业多为科技企业,即便文化类企业也依托科技。我国工程类毕业生数量居全球之首,专利及科技论文数量亦走在世界前列,质量不断提升,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涌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者,资金充裕。独角兽企业发展需融资支持。中国经济国民储蓄居全球大经济体之首,足以支撑各类基金投资快速发展企业,助其成长为独角兽。
创新打造新兴企业培育机构
然而,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李稻葵指出,短期直接原因为资金转化机制不畅,大量资金堆积银行,未能有效转化为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基金。受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新兴企业融资难度加剧。资金难以转化为基金的原因之一在于退出机制不完善,成为发展痛点。
深层次而言,涉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这一新兴领域。李稻葵提出建立第四类机构观点,即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外,创新打造新兴企业或市场培育机构,配置国有基金进行被动少量投资,助力企业发展。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