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19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涵盖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及人民生命健康领域,展现我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的卓越进展。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满结束。在本届论坛年会的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及人民生命健康的19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彰显我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的卓越进展。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取得了4项重大突破:空间科学成果领先国际、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问世、“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新制备范式诞生、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成功研发,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科技前沿的硬核实力。
在面向经济主战场的5项成果中,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北京邮电大学发布的天算星座,作为全球首个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全球首个智简内生的6G原型系统解决了云化异构资源协同等技术难题;北汽福田的“零碳”动力液氢重卡,集聚23项首创技术,预计2026年投入示范运营,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作为全球首颗服务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科学卫星,同样引人注目。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我国科研人员不断突破,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等成果相继涌现。其中,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被誉为“深海电力高速公路”,国家电网团队在此领域取得首创性成果,为深远海风电的稳定高效送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5项重大成果——“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放射性药物共价技术、脑与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伯瑞替尼、ARC生物耦合技术,不仅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更体现了“科技惠民”的创新理念。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