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开发出一种设备,能实时将语言思维转化为流畅话语,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延迟问题,为语言障碍者带来希望。该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科学家们对其未来充满信心。

  财联社4月1日讯(编辑牛占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脑机接口(BCI)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创新设备,能够实时转化语言思维为流畅话语,为语言障碍者带来希望。

  这项技术的突破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延迟问题,这是阻碍现有技术为语言障碍者提供有效沟通的关键瓶颈。

  尽管该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科学家们对其未来能帮助失语者发声充满信心。

  研究中,一位47岁的四肢瘫痪女性在中风后18年首次通过该设备在测试中“说话”。医生将设备植入她的大脑,作为临床试验的一部分。

  “植入设备精准捕捉她的说话意图,转化为自然流畅的句子,”论文共同作者戈帕拉·阿努曼奇帕利介绍。该研究成果于周一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

  相较于传统脑机接口技术存在的轻微延迟,新技术实现了更流畅、连贯的语音合成,提升了对话的自然度和舒适度。

  堪萨斯大学言语与应用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乔纳森·布伦伯格评价称,这是脑机接口技术的重大飞跃。

  加州大学团队通过电极记录该女性在默读句子时的大脑活动,结合其受伤前的声音样本,利用AI模型将神经活动实时翻译为声音。

  阿努曼奇帕利比喻,该技术如实时转录系统,但直接从大脑信号中获取信息,为失语者重建沟通桥梁。

  设备位于大脑语言中枢,高效“收听”并翻译大脑信号为语言片段,每80毫秒即处理一次,显著提升交流流畅性。

  阿努曼奇帕利表示,虽需更多研究才能广泛应用,但只要有“持续投资”,十年内有望大规模服务于患者。

  布伦伯格认为,快速解码语言的能力有望匹配自然语言节奏,使用语音样本将使语言更加自然。

  神经外科医生Edward Chang强调,新技术在提高失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他对AI推动脑机接口进入实际应用领域表示兴奋。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