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发展布局加速 预计2030年实现商用落地
AI导读:
6G作为科技竞争焦点,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7月启动6G标准化制定,2030年实现商用落地。6G将赋能智能网联车、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场景,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C端市场存量竞争,To B市场需重点发力。
红星资本局3月31日消息,6G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年,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6G的发展将超越通信领域,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
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指出:“未来我们要进入智能时代,6G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必须提前进行布局。”
据红星资本局在2025中关村年会期间采访了解,今年7月将启动6G标准化制定工作,预计2030年实现6G商用落地。尽管还有5年时间,但黄宇红认为,2025年的工作重点是推动6G与更多场景结合,以场景驱动创新和发展。
进展:
6G标准化制定启动,预计2030年商用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透露了团队在6G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的新进展。他表示,目前人工智能与6G和通信的融合问题是一个新兴话题,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业内认为,人工智能与网络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平强调,6G的核心突破在于智能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大幅提升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的实时交互能力,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丝滑级”响应。他以人形机器人为例,指出当前大多数机器人虽然具备“大脑”,但行动迟缓,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在与物理世界交互时存在迟钝。6G将赋能机器人,使其交互更及时、对外界感知更充分。
此外,张平还表示,6G是一种更强大的通信技术,要具备向下兼容5G的能力,能够与5G进行平滑过渡。目前推行5.5G(5G-Advance)是对6G进行小规模实验,对6G大规模商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应用:
智能网联车、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成6G重要应用场景
黄宇红告诉红星资本局,智能网联车、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是6G应用的重要场景。智能网联车对通信有更高要求,无人驾驶普及后,人们可以在车内享受沉浸式视频体验或进行全息通信。此外,6G还将大幅提升智能网联车的安全性,将时延降低至1毫秒以下。
对于智能终端来说,未来不仅仅是手机,眼镜等智能设备也可以显示信息,并与云端互联。在智能机器人方面,6G将实现通信感知AI,支撑无处不在的AI应用,帮助机器人走出家门,降低普及门槛。
展望:
C端市场存量竞争,To B市场需重点发力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表示,过去1G到4G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而5G首次应用于行业。6G需要解决5G遗留的行业应用问题,并满足2030年以后的新需求,包括数字孪生、虚拟世界、AR、VR等。
在用户端之外,企业端也是6G需要发力的地方。中关村泛联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表示,C端市场已是存量市场,需要深耕;更重要的是寻找增量,拓展新的场景和市场空间,即To B市场。然而,拓展B端用户面临碎片化和差异化的需求挑战,因此6G需要新的系统和产品形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黄宇红认为,6G将是一个智能体互联的时代,智能体之间的协作需要6G网络来调度,通过海量的、低时延、高可靠的连接来调度存在于云端的数据、算力、算法。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