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30日,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计划新建4个泊位,设计年吞吐量达140万标准箱。该项目是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项目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将有力支撑国家“双循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文嫣)3月30日,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宝山区罗泾镇,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毗邻已建成的罗泾港区一期码头下游,码头形状如“F”,计划新建4个泊位,包括1个10万吨级和3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以及6个工作船泊位,码头岸线总长337.9米,设计年吞吐量达140万标准箱。该项目是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项目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

上港集团紧跟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潮流,积极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一期工程作为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成功将罗泾港区传统散货码头转型为智慧、绿色码头。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基础上进行精益化改进,进一步优化地基加固技术,推动基础质量全面提升。

一期工程建设期间,中交三航局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老码头的拆除和新码头建设,创造了全球码头建设速度的新纪录。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对旧结构资源利用率高达70%,混凝土、钢筋等旧材料被循环利用,实现了工程废料零外运,积极践行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二期工程中,中交三航局将继续参与建设。团队表示,将依托一期工程基础,以高效履约再创标杆,持续展现“罗泾速度2.0”,为上海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项目建成后,将与一期工程一体化运营,实现港区转型的全面升级,提供全品类集装箱运输服务。罗泾港区数智系统将实现全域融合,率先实现国内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核心技术的全栈自主可控,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中国式港口现代化”示范样本,有力支撑国家“双循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