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医疗领域应用加速,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加速,包括深度学习和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多家医院推出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备受期待,但也需关注医疗安全等问题。AI在医疗服务和医药研发端的应用都备受期待,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不会把医生淘汰,但不懂人工智能的医生一定会被淘汰。”
在3月29日至30日召开的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会议期间,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两个阶段: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时代、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医疗将越来越依赖新一代人工智能,医院管理者也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自Deepseek爆火后,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会议期间,多位医院负责人及药企人士讨论了AI医疗的应用,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和医疗行业已有实际案例,对其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有更多期待,同时也需关注医疗安全、医疗责任、伦理等问题。
王拥军指出,由于存在“幻觉”问题,通用人工智能不能直接用于医疗。医疗需要一个封闭的人工智能系统,即垂直大模型,它可能在联想上有所不足,但安全性有保障。医疗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其他都无从谈起,患者安全得不到保障。王拥军所在医院将推出神经系统的垂直大模型。
今年以来,国内多家医院推出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如北京协和医院与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进入临床应用,这是国际首个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罕见病大模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发的观心大模型CardioMind beta版发布,是国内首个深耕心血管专科的医疗大模型。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院长陈明卫介绍,其所在医院率先在安徽省开展DeepSeek模型本土化部署,完成医疗知识检索、办公、病历自动生成、辅助决策支持等大场景应用。未来,医院将主要响应AI创新,包括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智能病历辅助生成、智能患者全程管理等。医院还在建设智算中心,希望借助人工智能转换临床资源、科研成果,建立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的专病数据库。
陈明卫表示,人工智能在院内运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质量安全、医疗责任界定、专业人才短缺、伦理和社会问题等,但随着工作推进,这些问题将逐渐解决。希望未来人工智能和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诸多临床环节中,影像是AI在医疗领域应用较早的场景,得到医疗人士的肯定。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刘宏旭提到,其所在肿瘤医院每年承办几万例筛查,如果影像靠医生人工查看,将难以应对,尤其是小结节多,AI为医生提供了很大助力。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成伟介绍,在放疗AI领域,医院在全疆率先试用放射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人工智能AI勾画系统。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自动、精准完成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提高放疗效果,减轻医生工作压力。
以医院肺小结节中心为例,人工读CT片子发现概率、准确度及深度分析需40分钟,但用AI软件5分钟即可阅读完毕。AI还能通过3D打印呈现小结节和周围血管位置关系,为医生制定更好的肺小结节切除手术计划。
王成伟表示,目前医院AI使用还基于企业大数据库,未来希望与企业深度合作,将医院数据和专家意见融入AI诊断系统,提高AI的算力、逻辑性和关联度。
AI在医药研发端的应用也备受期待。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求索计划”,将投入20亿元,针对10大研究方向,包括基于临床数据,应用AI技术手段于靶点发现、验证,以及药物研发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预测。
先声药业执行董事、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任宏表示,人工智能对医药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将AI能力赋能全链条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先声药业在研发端对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临床阶段,如肿瘤临床路径的选择。企业希望借助人工智能优化开发路径。
唐任宏认为,现在AI辅助临床开发的计划和策略还在点上突破,希望未来AI能对行业全链条进行支持,包括药品推广端。这需要给AI输入真实、可靠和全面的数据,更全面、更深度的AI运用还需一段时间。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