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强化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禁用“零添加”引发市场关注
AI导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禁用“零添加”等用语,强化信息透明度。食品饮料行业面临整改,新国标推动行业回归产品本质,提升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认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郑俊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公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旨在强化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新规要求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配料,必须标示致敏物质,推广数字标签二维码,使保质期标示更为直观。
禁用“零添加”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相关公司需整改产品包装标识并调整营销策略。例如,光明乳业表示将遵循新规,删除产品包装上的“零添加”“不添加”等表述。
食品饮料行业的“零添加”热潮始于2018年前后的低温酸奶领域,后逐渐蔓延至饮料、调味品等细分行业。据乳业专家数据,“零添加”酸奶市场规模约200亿元,约占酸奶市场的四分之一。调味品行业同样热衷“零添加”,海天味业曾因“配料表双标”引发争议,而主打“0添加”的千禾味业则业绩大增。
然而,“零添加”并不等同于更优质健康。部分产品虽宣称“不添加蔗糖”,但仍可能含有果糖、果葡糖浆等其他糖类。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指出,这种宣称易引起消费者误解。
多位专家表示,“零添加”多为企业迎合消费者健康需求而进行的营销手段,新国标的出台有助于推动行业回归产品本质,提升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认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新国标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净化行业乱象,同时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宣传方向和未来创新升级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禁用“零添加”并非否定清洁标签追求,而是倡导更透明、科学的表达方式。来伊份表示,公司正逐步减少非必要添加剂使用,采用低温烘焙、锁鲜工艺等技术手段,与新国标方向一致。
新国标还从多方面保护消费者权益,如数字标签的推广,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便捷获取食品配料表、贮存条件、营养成分等信息。
好想你总经理石训认为,新国标虽短期内增加企业成本,但长远来看,有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使企业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和市场洞察能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