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北京独角兽企业领跑全国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及估值均位居全国首位。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硬科技独角兽企业融资能力强劲。
作者:梁春富
独角兽企业,以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市场认可度高为特征,被誉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持续领跑全国。
目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高达15068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近30%的份额,仅次于美国,企业平均估值达到36.84亿美元。其中,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数量及估值均位居首位。
“独角兽之城”
独角兽企业,通常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部分估值甚至超过100亿美元。这些企业凭借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产品,在市场中迅速崛起,有望成为行业巨头。
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较为集中。《报告》显示,独角兽企业遍布57个城市,“北上深杭广”集聚效应显著,占比超六成,估值总额占全国七成以上。北京以115家独角兽企业和5949亿美元估值总额,稳居榜首。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紧随其后。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表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正以蓬勃创新的态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2024年,北京新晋2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如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等。此外,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达71.3%,五年来增长28.3%,年均增速7%。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创造出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
北京正加速培育独角兽企业。岳德钰表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源于创新、资本和市场。为此,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体系。
专项政策方面,北京发布“独角兽10条”,在上市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管家服务方面,建立政府加市场的“双管家”服务,年均解决企业需求近300项;创新培育方面,通过科技项目等平台支持潜在独角兽企业。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其中超级独角兽企业以4.4%的数量贡献了超四成的估值。
从估值分布看,10亿至20亿美元之间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共236家,估值总额约3019亿美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共18家,总额约6567亿美元。
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2个领域。新消费与零售、人工智能等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领先,合计占比68%;人工智能、新消费与零售等领域独角兽企业估值领先。
硬科技独角兽企业融资能力强劲。2024年,近六成新获融资企业集中于人工智能等领域。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中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工程技术研究人才众多,为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国独角兽企业潜在数量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