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揭晓,集中于通用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人形机器人成焦点。工信部等部门将制定出台细分领域产业政策,支持地方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上海、北京等地率先设立未来产业基金。

  红星资本局3月31日消息,去年,“未来产业”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红星资本局获悉,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积极制定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细分领域的产业政策,以健全未来产业的“1+N”政策体系,科学精准地引导未来产业布局。同时,将大力支持地方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并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增加对未来产业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以上海为首的多地已开始筹备未来产业基金,为“耐心资本”注入新动力,助力未来产业发展。

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揭晓

人形机器人步入发展快车道

  根据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年未来产业的十大赛道将聚焦于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固态电池等)、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清洁氢、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元宇宙等前沿领域。

  其中,人形机器人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多款人形机器人“智愿者”已挂牌上岗,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五大核心场景中与到访者互动,展现出巨大潜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指出,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围绕工业及家庭应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能,其发展既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也依赖于地方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

蒲松涛红星资本局摄

  蒲松涛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构建人形机器人发展集聚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强调,工信部将健全未来产业政策体系,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并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加大投入。

  多地正积极开展未来产业顶层设计,谋划布局新赛道。上海、北京等地已率先设立未来产业基金,以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介绍,多个地区已开展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工作,探索形成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谢少锋指出,工信部未来将结合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布局,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产业,并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年初,上海已发布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申报指南,旨在培育未来产业。合肥市也宣布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北京市将设立8只千亿元规模的市级政府产业基金,加强未来产业投资引导。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