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与会者期待更多耐心资本涌现,为科技行业注入“超级助推器”。耐心资本追求长期收益,与科技行业风险收益特征契合。政府投资基金亦被寄予厚望,以长期主义精神支持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加速发展创业投资。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王恩博)资本的“脾气”各不相同,有的急功近利,有的则深具耐心。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聚焦“硬科技投资”的分论坛上,与会者纷纷呼吁更多耐心资本涌现,为科技行业注入“超级助推器”。

  不同于市场上那些追求短期收益的投机资金,耐心资本通常着眼长远,青睐初创企业、基础设施项目等需要长期耕耘才能开花结果的投资。其中,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堪称耐心资本的典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指出,科技行业与耐心资本在风险收益特征上存在天然契合。科技企业往往在突破发展临界点前需经历漫长积累,一旦突破便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与耐心资本的投资周期不谋而合。同时,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试错,耐心资本则可通过广覆盖、高赔率的策略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失败风险,而这种策略正需要超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养老金、主权基金等恰好符合。

  “跨周期的定力,正是耐心资本的核心优势。”王文灵强调,耐心资本能够凭借规模与时间换取胜利与赔率,将科技行业的极端不确定性转化为可量化的确定性。“展望未来,耐心资本必将成为科技行业的强大引擎。”

  政府投资基金亦被寄予厚望,以长期主义精神支持创新。例如,北京新设立了8只政府投资基金,初始总规模达千亿元(人民币),专注于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的直接投资。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耐心资本需深刻理解周期,并给予创业者充分的信任与支持。他认为,近期的诸多现象级创新成果,都是“耐得住寂寞”的结晶。

  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许心超提出,改革投资考核机制是关键之一,“不能苛求每个投资项目都盈利”。同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的科技金融体系,共同营造适合创新的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在培育耐心资本、优化科创投资环境方面动作不断。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加速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也强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认为,这为硬科技投资与发展铺设了“黄金赛道”。他透露,截至去年末,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已超3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更是突破4.4万亿元。目前,该行正积极推出“研发贷”,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聚焦硬科技投资的产业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提醒,应特别关注民营企业创新环境。他指出,中小企业能够快速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创新环境好,中国的创新环境才能真正好起来。”(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关键词:耐心资本,科技行业,政府投资基金,硬科技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