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关键:储能技术引领能源转型
AI导读: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攀升,储能技术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关键。专家指出需研发高性能储能电池,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确保新能源稳定供应。同时,氢能作为长时储能技术备受瞩目,绿色化学在能源转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持续攀升,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并有效消纳新能源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在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上,专家指出,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关键,未来需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并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及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探索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融合应用,确保新能源稳定供应,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新能源已从“替补”转变为“主体”。自2020年起,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五年破亿千瓦。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佳绩,达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新增装机的绝对主力。
风光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但其间歇性和随机性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随着风光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强调,未来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将与风光发电技术并驾齐驱,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朱国金认为,不同储能技术的融合可提升储能系统性能和经济性。例如,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的融合可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储能效率。
氢能作为长时储能技术备受瞩目。朱国金指出,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已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能力,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在储能技术发展的同时,能源产业跨界融合也至关重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探索车网互动模式;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开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鼓励工业企业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些举措都将助力能源转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强调,绿色化学在解决经济、资源、环境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韩布兴介绍,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同时存在大量废弃塑料。通过化学化工技术,将这些废物转化为化学品、能源产品和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