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智联万物,共创AI未来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智联万物、共创未来”为主题,展示了AI技术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论坛年会不仅是中国的科技舞台,更是全球智能化发展的“连接器”,为全球范围内创新提供契机。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正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工具。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正引领产业和场景的深度变革。从“中关村”到“地球村”,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智联万物、共创未来”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里,“未来”已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撕掉“未来标签”,智能时代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全息画卷。
“智”涌新机:AI技术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
在论坛年会展区,银河通用研发的机器人流畅地制作咖啡、配送商品,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这些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精准抓取,展现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瑞莱智慧展示了新研发的金融领域AI欺诈防护产品,能够识别并毫秒级拦截深度伪造的“AI换脸”诈骗,为金融安全提供智能保障。
这些场景背后,是AI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随着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AI正突破传统互联网边界,赋能制造业、汽车、机器人等实体经济领域。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中关村展示中心,人形机器人“天工”吸引了众多目光。随着新能源汽车向AI终端转型,智能驾驶推动车路协同生态成熟,AI技术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黄民烈表示,AI正从工具转变为创新引擎,推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应用的发展。同时,AI也深入参与科学研究,在新材料研发、医学研究等领域探索未知。
“质”胜未来:创新变量激活新质生产力
本届论坛年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科创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极投入,如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发起的算力卫星项目,计划在今年内试射。同时,生物制造领域也取得长足进步,微构工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创新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跨界融合和人才赋能。本次论坛年会上,海淀区发布的“中关村AI北纬社区”计划为AI初创企业提供优质产业空间和人才公寓等配套保障,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全球共“智”:中关村论坛年会成智能化发展“连接器”
展厅内,“小关店铺”的机器人咖啡师不仅服务中国顾客,还为外国访客提供服务。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成果在论坛年会上首发、首秀,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参与前沿大赛。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能够顺畅交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数字技术和生成科学是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两大创新引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2017年以来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超过800%,中国、美国、韩国走在前沿。科技全球化不仅体现在应用端,更深入技术底层。中关村论坛年会不仅是中国的科技舞台,更是全球智能化发展的“连接器”。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盖博特”的机器人为顾客取商品,展现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设施加快建设,已有不少国际科学家正在此开展实验,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中关村论坛年会作为全球智能化发展的“连接器”,为全球范围内创新提供了宝贵契机,也将帮助应对各类挑战,对全球的共同未来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