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绿色企业正加速出海,东南亚因其人口结构优势、产业互补性高成为中国企业首选区域。然而,出海过程中仍面临ESG合规、供应链本地化、融资壁垒等挑战。香港作为国际化平台,可提供应用场景、降低融资成本及ESG合规支持,助力中国企业绿色出海。

全球正在加速推进绿色转型,中国绿色企业已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尽管绿色企业在全球市场拥有广阔机遇,但仍需应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合规、供应链本地化、融资壁垒及区域政策差异等多重挑战。

新华社图

海外市场,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产品、技术和投资的需求持续上升。内地企业在香港落地绿色项目,可为其后续进入国际市场铺路。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马骏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东南亚正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首选区域,建议企业关注当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利用香港这一国际化平台规避风险、对接资源。

产业互补性强,新兴市场成出海首选

东南亚地区为何会成为中国绿色企业出海的首选?马骏指出,中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如光伏、风电设备等,技术领先且成本下降,境外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过去两年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此外,东南亚国家的产业与中国的产业互补性高,没有针对中国设立高关税,非常欢迎中国投资。

东南亚地区与中国企业产业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对新能源的强烈需求和技术基础设施的不足。以东南亚为例,其电力缺口大、电费高,中国企业若能以低成本技术填补缺口,市场空间巨大。东盟对清洁能源投资需求也很大。

另外还有基建方面,在人口增长的带动下,东南亚的基建需求会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绿色投资已超1000亿美元,其中亚洲占比45%,主要集中在东南亚5个国家,投资领域主要是太阳能、风能等。

出海挑战不小,应建ESG风险管理机制

中国企业绿色产品出海面临哪些挑战?马骏分析,从欧美市场角度看,中国绿色产品出口面临高关税和地缘政治考量等挑战。此外,欧盟还设立了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壁垒,阻碍了中国绿色产业的出口。

除了地缘政治影响,中国企业在绿色出海过程中还面临供应链稳定性、地方政策稳定性、海外融资成本高、ESG合规、文化习俗适应等经济风险。

如何应对或规避相关风险与挑战?马骏建议,要加强对目标国的政策市场研究,避免政策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多国家市场布局以分散风险;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红利;建立“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双轮驱动模式,对当地社会有积极贡献;在内部建立ESG风险管理机制,将ESG理念融入全业务链。

香港提供三大支持,助力绿色企业出海

香港在中国绿色企业出海过程中能发挥哪些作用?马骏表示,香港是内地企业出海的“超级联系人”,可提供三大支持:作为“试验田”,吸引内地绿色科技公司到香港找到应用场景;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提供风控与ESG合规支持,帮助企业防范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实习生刘姝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