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整治金融“黑灰产”
AI导读:
近年来,部分“黑灰产”中介打着“代理维权”旗号损害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利益。上海市委网信办启动“清朗浦江·e企共治”专项行动打击无资质金融活动。监管部门从多维度出击整治非法代理,金融机构加强协作,加快立法推进协同治理是关键。
近年来,部分“黑灰产”中介利用政策及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打着“代理维权”旗号,实则损害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利益,这一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作为上海市委网信办“清朗浦江·2025”专项行动的一部分,“清朗浦江·e企共治”网上金融信息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于3月27日启动。该行动旨在打击无资质金融活动、“非法金融中介”、标题党等,推动“亮牌执业”,加强谣言治理。
非法代理“黑灰产”诱导手段多样,包括“债务优化”“征信修复”等模式,通过伪造政策文件诱导消费者。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配合警方破获多起案件,发现受害者被要求支付“代理费”,并寄送电话卡给代理人。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万志尧指出,非法代理“黑灰产”案件共性包括专业化作案、针对特定人群、索要个人信息、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占有目的。
例如,一些非法代理机构恶意投诉金融机构,收取高额服务费,怂恿消费者编造事实以牟利。金融机构表示,“黑灰产”危害巨大,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消费者信息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社交媒体已成为“黑灰产”获客的重要渠道。不法分子曲解国家政策,诱导消费者掉入陷阱,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为整治非法代理“黑灰产”,监管部门从立法、标准制定、跨部门治理等多维度出击。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已发布相关规范性文件。
金融机构也加强与监管、执法、司法部门的沟通协作。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已梳理排查数十万条线索,助力捣毁多个“黑灰产”组织。
上海金融监管局金融消保处处长牛学成表示,2024年已封禁数千个非法账号,阻断非法获客链条。将坚持齐抓共管,严把网络金融信息“闸门”。
加快立法推进协同治理是关键。万志尧建议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界定法律责任,设立专章规制非法代理行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袁国何也提出类似建议。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正积极推动协同治理,加强“黑灰产”识别、监测,建立全流程挖掘违法犯罪线索机制。哔哩哔哩也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打击非法金融信息传播。
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需政府、平台、用户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