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其中,引发广泛关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具身智能成为焦点,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政策支持为具身智能提供强有力保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展望未来,中国有望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持续引领全球创新。

  本报记者张芗逸郭冀川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其中“具身智能”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泛关注。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具身智能成为焦点。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作为论坛年会“人工智能日”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业内人士指出,具身智能将智能体的研究从传统领域拓展到了与物理世界的互动中,应用前景广阔。在大会现场,人形机器人Adam展示了灵活的太极动作,背后得益于其高性能执行器。

  前沿探索

  人形机器人Adam在中国具身智能大会现场展示了其“功力深厚”的太极动作,这得益于其全身的PSA高性能执行器。伽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PNDbotics AI Co.,Ltd.)品牌总监表示,特别是团队研发的高仿生类人髋部设计,使机器人腰部拥有3个自由度,显著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动态运动的稳定性。

  PNDbotics致力于让机器人本体与AGI技术相结合,能够执行复杂任务。具身智能强调与现实环境的交互,因此,除了灵活的硬件载体,还需要人工智能模型来担任“大脑”和“小脑”。而高质量的数据集则是模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大会现场,DexHand 021灵巧手通过摄像头捕捉人手动作,并实时模仿,展示了多模态感知与实时运动规划算法的应用。此外,仿真合成数据也是具身智能模型训练的重要数据来源,为具身智能模型提供更多支持。

  然而,具身智能规模化落地面临数据挑战。光轮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表示,具身智能需要数百PB级的物理交互数据支撑,但当前数据缺口超过99%,且数据整合复杂度高。光轮智能通过可交互的物理仿真降低数据采集成本。

  随着企业在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硬件生产等领域的探索,具身智能产业正迈向规模化落地应用。

  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表示,政策支持将为具身智能提供强有力保障,吸引更多资本和人才投入。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深圳市和北京市分别印发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的揭牌,标志着全国首家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的诞生。该产业园设立百亿产业引导基金,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等服务,助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下,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受到期待。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突破4800亿元,预计2031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展望未来,中国有望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持续引领全球创新。政府对高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将催生更多投资热点,吸引外资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