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行业火爆,用户规模达6.62亿
AI导读:
微短剧《家里家外》掀起追剧热潮,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行业题材多样,衍生出“微短剧+电商”等创新模式。未来,微短剧行业将朝着精细化、注重社会价值等方向发展。
据新华社电
“耙耳朵”丈夫与“辣妹子”妻子趣味互动,姑嫂之间真情互助,街坊邻里“龙门阵”诙谐幽默……近日,一部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在全网掀起追剧热潮,3天观看量破10亿。这部仅拍摄17天的微短剧将20世纪90年代川渝市井生活的幽默与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家庭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微短剧已成为当下网络视听的新宠。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使用率为59.7%,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01分钟,与即时通讯持平。微短剧的火爆,不仅体现在用户规模上,更在于其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3月28日,在“千行百业入‘剧’来:微短剧产业生态与艺术创新论坛”上,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微短剧行业题材多样,轻喜剧、悬疑、情感类内容占据主流。同时,平台、制作方、品牌方跨界联动日益紧密,衍生出“微短剧+电商”“微短剧+文旅”等创新模式,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传统影视题材如武侠、刑侦、谍战等逐步渗透到微短剧中,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叙事节奏和审美方式,以适应竖屏观看的需求。涌现出越来越多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微精品”。抖音集团副总裁表示,精品化是短剧行业升级蝶变的必由之路。
同时,观众对于低成本“无脑爽剧”逐渐审美疲劳,行业也在进行更多内容创新,以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期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指出,短剧创作应当立足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社会观察,以小切口呈现时代主题。
微短剧不仅具有轻量化制作和强传播性的特点,还成为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的高效载体。例如,《重回永乐大典》聚焦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了现代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微短剧行业还带动了大量就业机会。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随着行业规模的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就业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展望未来,微短剧行业将朝着精细化、注重社会价值、AI技术驱动等方向发展。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社会价值挖掘等方面迎来全面升级,实现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的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