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跨境电商凭借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等优势,展现出强劲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推动试验区建设升级,通过监管创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预计将从地理和产业两个维度展开,实现更广泛的布局和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刘萌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潜力巨大,已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会议强调,要做好新一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进一步拓宽覆盖面,推动试验区建设升级,通过通关、税务、外汇、数据流动等监管创新,用好稳外贸政策,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树立品牌。

  近年来,跨境电商凭借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等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远超外贸整体增速。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跨境电商不仅稳定了中国外贸增长,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助力企业国际化。通过推动物流、支付、营销等新行业发展,激活了相关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同时,使企业直接接触国际市场,掌握消费趋势,实现产业升级。

  自2015年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国务院已多次扩围,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31个省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认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扩围将进一步丰富稳外贸政策,预计将从地理和产业两个维度展开,实现更广泛的布局和深度融合。

  在地理空间上,将向具备潜力的城市和地区延伸,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产业领域上,将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扩展,涵盖金融、物流、数字服务等,建立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

  洪勇指出,扩围后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管理优化,包括完善监管、提升通关效率、优化税收征管、改进金融服务等。同时,加强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利用AI、大数据提升数字化水平,鼓励差异化竞争,形成多样化的跨境电商生态。

  会议还提出推进通关、税务、外汇、数据流动等监管创新,宋思源建议,完善海关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提高通关效率;利用大数据、AI优化税收征管;加强外汇收支监测,提供政策咨询和风险管理服务;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支持企业利用数据赋能产业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