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闭幕,聚焦电动化、智能化及高质量发展。论坛汇聚政产学研界代表,围绕行业转型、技术突破等议题展开对话,为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

  3月30日,为期三天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百余位政产学研界代表,围绕行业转型路径、技术突破方向及破解“内卷”困局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新动能。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2024年汽车产业的边界在不断扩大,成为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协同高效、韧性安全和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新型现代产业化集团。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汽车产业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连贯性与市场规模效应的协同作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强调,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突破千万辆,正式迈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也体现了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互动的积极效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预示着颠覆性变革的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强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支持企业推进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底盘车身、智能驾驶等产业链环节的技术创新。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政策的持续引导和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预期,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则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这种范式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提供了借鉴。

  生态协同是产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提出,应同步构建“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服务支撑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响应。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透露,2025年商务部将加大政策支持,推动构建新能源汽车新发展格局。这一政策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支持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探索破局“内卷”之道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巨大变化,技术产品和产业链领先全球。这一领先地位的取得,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

  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虽然汽车行业取得新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上,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剧,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卷式竞争突出,矿产资源、动力电池回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体系有待完善。

  技术创新成为破解内卷的关键。与会嘉宾分享了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见解,旨在通过合作推动汽车产业迈向新台阶,实现技术突破。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强调,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方向,AI是推动智能化的动力。只有构建坚实技术底座,才能创造更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推动高质量发展。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也表示,电动化、智能化、AI正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奇瑞已融入全球环境,与全球同行深度融合。

  理想汽车CEO李想介绍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时表示,该系统相比传统系统有诸多优势,期待业内共享创新成果。蔚来集团创始人李斌则强调蔚来将坚持研发投入,布局智能电动汽车未来领域。

  嘉宾还深入探讨了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技术等。宁德时代CTO高焕坦言,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将车和电池价值分离,由电池银行持有资产,可提升用户体验。这一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2030年中国将进入新能源革命爆发期,未来十年至三十年将催生五个十万亿元级产业。这一预测展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巨大潜力。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推动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中国也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