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关村论坛上,多位AI企业CEO表示开源生态正推动行业普惠化发展,端侧智能迎来爆发。面壁智能发布纯端侧智能助手,枫清科技构建新一代智能体平台。AI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变革,中国具有AI发展优势。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让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成为当下业界热度最高的话题。AI技术的革新正引领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近日,在中关村论坛上,多位AI企业CEO表示,开源生态正推动行业普惠化发展,协同创新将成为未来关键趋势。多家企业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端侧智能迎来爆发,“软硬”结合是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大模型必须要去产业结合才能拥有持续生命力。这一观点凸显了AI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北京面壁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首个纯端侧智能助手——“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作为首个纯端侧汽车助手,该模型在智能座舱方面具有跨越舱外至舱内的全链条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展现了AI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潜力。

  在接受采访时,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大海谈到,2025年是端侧AI应用的爆发元年,端侧大模型的商业化前景逐渐清晰。他强调,“软硬结合的方式是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为AI技术的商业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北京枫清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构建知识引擎与行业大模型双轮驱动的新一代智能体平台,致力于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创始人兼CEO高雪峰表示,公司一直坚持“Data-Centric”的AI落地架构,旨在解决传统模式下的模型幻觉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对于AI技术的发展前景,高雪峰强调,大模型必须转化为生产力才有生命力。他指出,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AI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能够带给AI技术持续的生命力。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

  此外,关于大模型初创企业如何平衡科研追究和商业利益,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TO曾国洋表示,大模型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进展得非常快。因此,作为一家大模型公司,必须持续地投入研发,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某一个时间点上。

  在中关村论坛上,“合作”成为了AI领域的一大关键词。中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吉林大学、枫清科技,宣告“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旨在推动AI技术在新材料研发领域的应用。

  谈到中国AI的发展前景,高雪峰表示,中国具有算力、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等四要素的优势,能够凝结产业和行业的力量,推动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除了与其他产业以及学界展开深度合作外,一些AI企业还在积极寻求“走出去”的机会。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关村科创企业之一,积极推动智能型机器人技术产业化,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署科研合作意向协议,加入“京港研发加速中心”,拓宽海外市场。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