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出炉,力保国家粮食安全
AI导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案提出至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2035年全部建成。方案强调建设管理、运营管护、政策协同等多方面措施,力保耕地质量和数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在于耕地,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为推动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转变为高标准农田,国家制定了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案强调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完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验收和管护机制,优化布局,明确时序,加大投入,实现新建与改造、数量与质量、建设与管护并重,将符合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基础。
主要目标是:至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至2035年,力争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二、建设安排
方案明确了以“一平”“两通”“三提升”为建设标准,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投入标准。同时,提出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的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新建项目优先开展基础建设,改造提升项目则补齐短板。此外,还强调了优化建设布局,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等地开展建设,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区开展。
方案还详细规划了建设分区,将全国分为7个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分别提出建设重点。同时,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体系,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开展。
三、建设管理
方案要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按时分解下达,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项目完工后,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落实项目设施所有权,加强档案管理。
此外,方案还强调建立健全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开展常态化抽检,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全流程监管,推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四、运营管护
方案明确分级压实高标准农田属地运营管护责任,明确管护内容和标准。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技术性强的设施设备进行专业化维护。同时,严格保护高标准农田,严禁擅自占用,对因灾损毁的农田要及时修复或补建。
五、政策协同
方案提出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则,完善补划、调整程序。同时,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和灌区建设,合理确定灌溉规模及布局。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保障措施
方案强调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强调各方协同、统筹实施,群众参与、可感可及,动态跟踪、分级评价,以及正风肃纪、防范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安全,永久基本农田,耕地保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