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聚焦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升级
AI导读:
博鳌亚洲论坛上,各类智能机器人亮相,展示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生活。专家表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在芯片产业、AI芯片等领域仍需实现突破,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实现持续经营变革的重要抓手。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一群特殊的“嘉宾”吸引了众多目光——各类智能机器人纷纷亮相。
《华夏时报》记者看到,在博鳌零碳bar内,一款身高1.7米、体重140斤的人型机器人讲解员专业地为来宾们详细介绍各类信息;憨态可掬的熊猫机器人举着画笔,挥毫泼墨间展示出高超的绘画技艺;机器人舞蹈方阵,举手投足整齐划一,高难度动作手到擒来。科技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从春晚走到现实生活,技术越来越贴近生活。”鹏城实验室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教授林倞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
“我国制造业规模已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中高端制造能力持续快速跃升。依托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企业在应用场景、数据积累和微创新领域具有显着的规模优势。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日益清晰,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制度保障不断健全、资金投入精准发力,必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程中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以科技蹚出经济增长新路径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却以科技蹚出一条经济增长新路径。
“人工智能本身并不产生价值,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才是价值所在。”毕马威中国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首席技术官及创新主管合伙人刘建刚指出。
正如林倞所说,十年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安防监控这种场景,但如今,具身机器人已经开始走进生活。科技正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技术在发展,十年前的影像技术和视觉技术是现在本科生就能做的事情,我们要利用好这样的优势,吸引更多人去和巨头合作,真正把机器人产业做起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表示。
不过,程中提醒,当前在底层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即0到1的创新上,我国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特别是在芯片产业、AI芯片、精密车床技术和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仍需实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在先进制程芯片领域仍面临技术限制,但成熟制程芯片(如14纳米)已能满足绝大多数应用场景需求。凭借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中国对成熟制程芯片(28纳米及以上)的需求规模远超其他地区。同时,在高端芯片(7纳米及以下)的研发与制造环节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
他举例,在通信领域,我国4G时期已实现与国际巨头并跑,主导推动了 TD-LTE(时分同步长期演进技术)这一 4G 国际标准。到5G时代,我国已在标准制定、核心技术及商用部署等关键维度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不应是通过技术优势建立霸权,而应赋能于推动人类的整体进步。技术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客观上加速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步伐。”程中表示。
据了解,当前高校和国家实验室研究所也在向未来产业和应用培养人才。
机器人将进入更多生活场景
从使用场景来看,程中表示,具身机器人是一个趋势,比如医疗中的照护场景、教育场景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具身机器人将承担更多医疗照护工作。在教育领域,机器人也将作为个性化学习伙伴,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
在程中看来,未来机器人技术将率先在特定领域实现规模化替代,如高危作业环境和能够通过自动化显着提升生产效率的制造环节。同时,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实现持续经营变革和管理提升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销售和市场营销、信息技术、财务会计、战略与研发等主要职能领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刘建刚表示。
人才和数据是企业布局人工智能的关键。企业需要优化人才招聘和培养体系,提升员工与人工智能系统协作的能力。
“未来,人工智能的热点将从算力算法向行业深度应用转移,未来两年将迎来人工智能应用大爆发的时代。”刘建刚预计。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