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金融监管局引领银行业助力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振兴
AI导读:
各地金融监管局积极引领银行业对接涉农主体,全面保障春耕备耕金融服务需求。江苏、广东、浙江等地通过多项措施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国家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推广新型抵押融资贷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记者从各地金融监管局获悉,针对春耕备耕农时短、用款急的特点,各地金融监管局积极引领辖内银行业机构,对接涉农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全面保障春耕备耕金融服务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金融监管局指导银行机构借助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沉服务重心。截至今年2月末,江苏省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已达4378.8亿元。广东金融监管局则通过组织召开春耕工作推进会,开展“千人争先助春耕”等活动,精准摸排各类涉农主体融资需求,并提前备足授信额度。
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完善“新农人”金融服务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通知》,推动银行业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助力构筑乡村人才矩阵,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系统,不断加大对接春耕备耕重点园区、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江苏省联社深化阳光信贷服务,客户经理驻村入户,累计建档授信939.9万户,预授信金额高达9697.4亿元。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则聚焦支农助农重要时间节点,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指出,农信系统具有决策链条短、机制灵活等优势,能够针对农村市场金融需求特点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服务春耕备耕及乡村振兴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为解决涉农经营主体在购买化肥、租赁农机等方面的资金难题,中小银行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在浙江,农商银行组织“共同富裕金融专员”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对接农户。同时,线上服务也成为提升信贷审批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山东,银行创新“线上秒批+线下直达”服务模式,全方位护航春耕生产。
李广子表示,春耕备耕融资面临资金需求小而分散、缺少优质抵押物等普遍性问题,需金融机构通过科技手段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空间巨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及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推广新型抵押融资贷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