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3月29日,广州市工信局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旨在推动企业与产业园区双向匹配。广州聚焦成果转化和生产制造,打造四大生物医药核心载体,目标在2030年建成四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29日,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广州市工信局正式向广州市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授牌,并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以下简称《产业地图》),旨在推动企业与产业园区双向匹配,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现场了解到,广州聚焦成果转化和生产制造,打造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生物医药核心载体,通过“选赛道+建园区+引项目+配要素”的全链条发展路径,目标是在2030年建成四千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此举标志着广州在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上迈入了系统性、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广州市四大生物医药价值园区的正式授牌,象征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重构”的转变。未来,随着四大园区的协同深化,广州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超级节点”,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州样本”。
广州以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价值园区为载体,与国际生物岛形成“研发策源—产业转化—全球辐射”的深度协同。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四链融合”,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的生态闭环,打破传统园区单点发展瓶颈,为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根据《广州市生物医药价值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广州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错位竞合、功能互补”为原则,推动四大园区形成全产业链闭环。黄埔园区聚焦研发孵化与规模化生产,南沙园区主攻“创新药械研发+生命健康制造”,越秀园区推动医学成果转化与市场流通,荔湾园区强化中药现代化与医疗器械产业链。
广州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临床、流通的全链条生态,以黄埔园区为例,企业可在1.5小时通勤圈内完成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显著降低创新成本。数据显示,广州开发区每年新增新药临床批件近百张,占全市90%以上,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57%。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现场,广州市工信局还发布了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全面梳理企业最为关心的政策、空间、资金、服务平台等信息,提供全流程信息服务,让企业快速读懂广州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地图》展示了“一核两极多园区”产业空间布局,以广州生物岛为核心,以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航空枢纽为南北两极,分别打造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增长极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增长极,与广州生物岛错位、协同发展。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介绍,为帮助企业解决政策不易达、信息不透明、供需不匹配等难点,广州聚焦项目要素精准匹配,统筹各类要素资源,率先编制上线了《产业地图》,全面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