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聚焦AI发展,智源研究院发布重要技术突破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论坛上发布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推动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迈进。预计今年人工智能应用将迎来大爆发,但算力限制仍是大模型发展的瓶颈之一。AGI实现还需时日,具身智能是核心能力之一。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论坛将持续至3月31日。今年论坛年会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聚焦科技前沿与经济发展。
3月29日下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作了《具身智能技术演进与生态共建》的演讲,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
在该场论坛上,智源研究院发布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跨场景多任务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推动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迈进。
论坛开始前,王仲远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就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进行深入交流。
智源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支持下,联合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共建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王仲远作为第二任院长,拥有丰富的科技背景和工作经验。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蕊摄
当前,算力限制仍是大模型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尽管Deepseek等新技术取得了突破,但在有限的算力下训练出高性能大模型仍面临挑战。
NBD:DeepSeek的突破是否意味着算力对大模型来说已不再是问题?
王仲远:不完全认同。DeepSeek确实有助于在有限算力下训练大模型,但算力限制仍是瓶颈,大模型技术远未到达尽头。
预计今年人工智能应用将迎来大爆发,国产模型能以较小算力实现高性能,推动应用落地。
NBD:业内认为今年是人工智能普惠发展的转折点,您怎么看?
王仲远:认同。今年人工智能应用将爆发,中国拥有海量应用场景,大语言模型等存在巨大产业潜力。
多模态大模型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智源研究院正致力于统一原生多模态方向的突破。
AGI(通用人工智能)实现还需时日,至少在文字层面,人工智能已接近AGI。但要实现更广泛意义的AGI,还需多年努力。
NBD:具身智能的物理交互是否会成为AGI的一个核心能力?
王仲远:是的,具身智能是实现AGI的核心能力之一,人工智能最终需与真实世界交互。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