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将加速无人小车的商业化落地,至2025年末全市上路的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将攀升至上千辆。深圳通过“4123”系列举措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功能车治理体系,并向美团颁发国内首个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

【深圳商报讯】(记者肖晗)3月26日,在深圳市交通局指导下,由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主办的深圳市智能网联城市配送行业大会圆满举行,会议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智能网联功能车专委会。据记者了解,深圳将加速无人小车的商业化落地进程,至2025年末,全市上路的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将攀升至上千辆,并计划组建首个智能网联功能车运营主体以及搭建政府监管平台。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自动配送市场,预计到2030年,功能型自动车需求将超过140万辆,智能网联货车保有量将突破百万辆。这一趋势不仅将带动零售、物流、汽车等关联产业形成万亿级规模增长,还将有效填补劳动力缺口,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运行秩序。

深圳在推动智能网联功能型无人车上路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累计投放超过300辆功能型无人车,覆盖商超、外卖、快递等多种应用场景。

会上,深圳市提出了共建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时代的目标,旨在系统重构交通、物流全要素链路,实现人车路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利用。

那么,城市自动配送2.0如何实现呢?深圳将通过“4123”系列举措,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功能车治理体系。这包括规模化试点、规范化管理、商业化落地以及网联化应用等“四化”推进,以及一体统筹、双路共建、三台互通等具体措施。

其中,“一体统筹”指的是组建首个行业运营主体,整合全市充换电、停车、场站等设施资源,为智能网联功能车企业提供部署服务,并鼓励有条件区域先行试点,逐步向全市推广。

“双路共建”则是指打造动态调控路网与数字化协同路网,推进坪山、龙华、宝安、南山等区域的全域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三台互通”则是要实现政府监管平台、企业运营平台以及未来规划的货运网约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生态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还向美团颁发了国内首个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着末端配送向同城货运测试场景的延伸,是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商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符合标准、服务自动配送行业跃迁的车辆、装备、创新车型都将被纳入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的创新生态体系。

此外,深圳市还向美团、新石器、京东、白犀牛、九识智能等企业颁发了智能网联功能车标识,形成市级与各区统一的标识体系,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深圳已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闭环”的全链条生态,成为全国智能配送创新浓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