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农业生产转型,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谈粮食安全
AI导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AI技术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呼吁加快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博鳌报道
随着AI等前沿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粮食生产和消费?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采访。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能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使决策和解决方案更加理性,减少农民投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最终使农民获得更多收益。中国在人工智能农业应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资料图)
屈冬玉强调,人工智能在改善经济、环境、教育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但他同时提醒:“我们不应忘记,我们吃的是食物,而非AI。”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7.33亿人口长期饥饿,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问题,在非洲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五分之一。另有23亿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28亿人口无法获取健康营养膳食。冲突与动荡仍是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屈冬玉认为,粮食是基本人权,全球仍有大量人口处于饥饿状态。他鼓励粮农组织成员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无论大农户还是小农户,都应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地进入市场。
展望未来,屈冬玉呼吁加快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向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也是应对当前粮食安全挑战的关键。
2019年6月,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在他的领导下,粮农组织有效应对了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助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和农业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