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9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举办,聚焦新兴技术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实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了在京全国标委会与北京市重点产业企业的对接成果,涉及量子信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北京商报讯(记者翟枫瑞)3月29日,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论坛聚焦“新兴技术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实践”,旨在为全球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中国实践样本,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念东局长介绍,全国标委会承担单位中有666个设在北京,占比高达50%,累计制定国家标准27246项,占比60%,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利用首都标准化资源优势,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围绕“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组织多层次对接交流活动。自2023年起,已连续三年在“中关村论坛”举办标准化主题论坛,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高念东在会上发布了在京全国标委会与北京市重点产业企业的对接成果。在标准创制方面,2024年以来,围绕量子信息、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已成功形成18项国际标准提案;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领域,提出了135个立项建议,成功立项国家标准76个,完成发布40项,构建了人工智能、氢能两大产业标准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标准化组织培育方面,新增156位北京市重点企业代表成为全国标委会委员,成功筹建北京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标准化工作注入新活力。

  在机制建设方面,形成了“一个指引、两个清单”的工作模式,推动185家重点企业与45家全国标委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激发出25项重点产业关键标准需求清单,打造了34项人工智能标准化应用场景。医疗器械、机器人、智能运输等领域的5家全国标委会联合发布了“标准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倡议书”。在本次论坛上,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还与小米、国创中心等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