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四川合作深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AI导读:
四川与清华大学实施省校合作战略十年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发布2024年度十大创新成果,设立100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实施省校合作战略十年来,四川与国内高校的战略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3月29日,四川天府新区成功举办了“2025第八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和应用场景发布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化四川省与清华大学的全面合作,加速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在四川的转移转化。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此次活动中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创新成果,涵盖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创新场景。同时,四个院企合作项目、两个院系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的正式揭牌。

清华大学“入川”十年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在会上表示,自2014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清华与四川省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全方位的协同创新格局。特别是在天府新区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已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标杆。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落户天府新区以来,承担了1300余项科研项目,完成26项成果转化,培育了24家创新型企业。此外,四川能源发展集团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围绕双碳、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科技攻关,推动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
2024年9月,四川省国资委与清华大学联合设立了100亿规模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数字能源等领域,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
此次活动突出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创新成果,还举办了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吸引了2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参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将与天府新区、科技创新企业共同打造“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表示,“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清华四川院校地融合工作进入新阶段,将深入联合各方力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最强大脑”
自2014年与清华大学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四川持续十余年实施“省校战略”,打造科创“最强大脑”。该战略将地方需求与高校优势结合,推动高校人才、科研优势转化为四川的产业优势。
据《川观新闻》报道,四川已先后与37所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引进人才33.9万人次,共建科研机构236个,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万余项。面对新的挑战,四川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平台建设。
四川省省长施小琳表示,希望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川转化,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赋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