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发展迈向新高度:技术创新引领智慧绿色转型
AI导读:
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正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我国港口进入降本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期。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领先港口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智慧化、绿色化转型,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多地港口总体规划获批,新时代港口规划体系正不断完善。
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正在与港口高质量发展深度结缘,推动我国港口向技术变革、效率变革的模式转变,全面进入降本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在今天(29日)举办的“魅力大港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中,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港口处有关人士指出,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在世界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分别占据八席和七席,彰显了我国港口的全球影响力。
在全球3000余座港口构成的庞大物流网络上,每年有120亿吨货物穿梭流动,全球贸易的近90%通过海运完成,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这进一步凸显了港口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港口进入降本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整合港口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已组建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实现了港口资源的集约化和运营的一体化。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港口基础设施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年接卸液化天然气超800万吨,保障了京津冀60%的天然气需求;广州港南沙港区建成的粮食筒仓群年周转量突破2000万吨;山东港口日照港40万吨级矿石泊位单船接卸效率创世界纪录。这些成就彰显了我国港口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三角港口群逐步形成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为主体,江苏、浙江、安徽沿江沿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安徽新能源汽车、江苏光伏组件等商品经此直达欧美市场;“沪渝直达快线”缩短了重庆果园港到上海港的航行时间,推动成渝地区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
2024年,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创下全球新高;江苏太仓港汽车滚装码头年吞吐量超100万辆,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汽车出口枢纽。宁波舟山港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

3月29日,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生产现场。摄影/章轲
宁波舟山港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实施,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物流成本。目前,该港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通道,开辟集装箱航线超300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达130条。
天津港C段码头通过5G与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实现无人集卡厘米级导航精度;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依托自主研发的“双芯大脑”实现港机设备精准有序调度。这些智慧港口的建设提升了港口的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
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全流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堆场布局;深圳妈湾港则利用5G专网支撑的自动驾驶集卡车队提升作业效率。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国港口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52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多个绿色低碳的智能码头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港口。

3月29日,“魅力大港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浙江站)主题宣传活动现场。摄影/章轲
黄骅港通过长效抑尘和水循环等方法实现绿色转型;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则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港口提供动能。这些举措推动了我国港口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部表示,多地港口总体规划已获批,新时代港口规划体系正不断健全完善。这将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和世界一流强港、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关键词:港口发展、技术创新、智慧港口、绿色转型)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