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警方成功捣毁一个利用社交软件“亲属卡”功能转移涉诈资金的新型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涉案金额超300万元。警方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切勿向陌生人开通“亲属卡”代付功能。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期成功捣毁了一个利用社交软件“亲属卡”功能转移涉诈资金的新型犯罪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涉案金额超过300万元。

  浦东公安分局披露,去年5月侦办一起投资理财诈骗案时,侦查员发现涉案嫌疑人王某的社交账号异常绑定了多张被害人的“亲属卡”。

以“兼职”为幌子实施洗钱犯罪

  据王某供述,利用“亲属卡”的支付特性转移赃款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能够绕过平台的风控监测。经过浦东警方的周密侦查,成功锁定了一个具有金字塔型组织架构的跨省“跑分洗钱”犯罪团伙,并将陈某、庞某、黎某等30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

  侦查结果显示,该团伙自2024年3月起开始运作,核心成员陈某、庞某、黎某精心策划了“网络兼职”骗局,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社会闲散人员。新成员在得知“兼职”实为洗钱后,仍受每单3%—5%高额返点的诱惑,经过简单的话术培训后即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响应指令实施资金转移。

  诈骗团伙的前端成员伪装成“投资顾问”,以“资质验证”“风控审核”等话术诱导被害人转账。犯罪成员与被害人建立社交关系后,便推送精心设计的“亲属卡”绑定教程,要求被害人授权指定额度至其控制的账户。一旦完成绑定,犯罪团伙立即通过扫码支付、转账等方式迅速转移资金,并随即解除绑定、销毁证据链,企图逃避侦查。

  该团伙采用三级管理架构:核心层负责与境外犯罪集团对接并主导培训,中间层负责群组管理及任务分配,执行层则通过动态群组接收指令,利用“亲属卡”进行高频资金流转。目前,3名首要分子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已被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已被浦东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已建议相关平台方对“亲属卡”功能进行优化,包括强化交易场景验证、增设风险提示等,以提升对异常资金流转的识别能力。

警惕五类诈骗场景

  据新民晚报报道,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傅炯杰结合本案,梳理了可能利用“亲属卡”实施诈骗的高危场景,并呼吁市民提高警惕。

  一是投资理财类诈骗,多通过虚假投资平台实施,诈骗团伙伪装成“资深投资顾问”,以“高额回报”“零风险”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建立信任后,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人绑定亲属卡作为资金流转通道,实则将赃款转移至境外账户。

  二是刷单类诈骗,诈骗分子以“点赞返利”“关注领红包”等虚假兼职广告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待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便要求受害人绑定亲属卡实施刷单操作。

  三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检法人员身份,虚构“涉案洗钱”“非法集资”等罪名对受害人实施心理施压,然后要求受害人绑定亲属卡进行“资金验证”。

  四是交友类诈骗,不法分子通过虚构精英人设、塑造完美形象,在社交平台与受害人建立“深度情感联结”。待双方建立信任后,便以“突发急病需手术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开通亲属卡功能进行“资金援助”。

  五是“误操作”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亲属卡”功能的认知盲区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会主动添加社交好友,以“误操作添加”为借口,要求受害人通过绑定同等额度的亲属卡进行“资金退还”。实际上,诈骗分子赠送的“亲属卡”并无实际资金,一旦受害人完成绑定,诈骗团伙即可迅速转移资金。

  警方提醒,切勿向陌生人开通“亲属卡”代付功能。代付授权即意味着资金控制权转移,任何以“验证关系”“激活账户”为名要求授权“亲属卡”的,均为诈骗。若发现异常扣款情况,请立即解绑并保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关键词:亲属卡诈骗、洗钱犯罪、资金转移、警方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