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期间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举行。毕马威中国发布报告建议增加科技经费,深化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陈雨康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在3月28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上,毕马威中国发布了《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应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建立未来产业的增长机制,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攻克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和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前沿科技在工业制造、医疗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以推动产业升级。

  《报告》展望了国际前沿科技的十大趋势,包括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报告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技创新战略面临机遇与挑战,需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共同体,共同破解核心技术攻坚、创新要素流通、市场应用场景开放等难题。

  作为中关村论坛的核心板块,第八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以“前沿·开放·创新·共享”为主题,吸引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个项目参赛,境外项目占比超40%。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近年来持续发挥“全球引智、硬核竞技、生态赋能”的作用。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陈俭德表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活跃,参赛项目达812项,创新浓度高达25%。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受到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领域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参赛项目数量均超过300项,涌现出脑机接口、基因治疗、激光质子刀、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集成电路领域的优秀项目涵盖了全产业链,高端芯片设计领域占比近70%。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