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出海市场潜力巨大,总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
AI导读:
3月28日召开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透露,微短剧出海市场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至12倍,总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近年来,微短剧市场蓬勃发展,出海方面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多途径化解。
在3月28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透露出振奋人心的数据:微短剧出海市场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至12倍,总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这一数据展示了微短剧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中国微短剧市场蓬勃发展。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6.62亿,人均当日使用时长为101分钟。同时,微短剧在出海方面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DataEye-ADX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海外短剧市场投放的广告素材已超过180万组,同比增长超10倍。
在微短剧出海的重要节点上,与会各方表示将共同探索一条以内容为核心、以情感共鸣为纽带、以平台破圈为手段、以科技赋能为动力的国际传播新路径。
对齐精品标准,夯实出海作品库
面对微短剧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总结了现状,并提出三点建议:坚持精品创作,筑牢内容根基;坚持市场引领,拓宽传播疆域;坚持科技赋能,激活产业生态。芒果TV大芒计划执行制片人黄鑫也强调创作者应摒弃短期流量诉求,从家庭、传统文化等主题入手,创作能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
论坛上公布了“2024年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获奖名单,包括《逃出大英博物馆》《河姆渡的骨哨声》等多部作品,涵盖现代都市、历史文化等多种题材。这些作品展示了微短剧市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微短剧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例如,“四川造”微短剧取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效益,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等方式,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
多途径化解出海难题
微短剧出海虽势头凶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从数据来看,女频、翻译剧、英语素材成为出海“黄金三角”,但也存在题材适配性难以判断、版权风险等问题。咪咕数媒等企业在资源整合、内容生态构建和技术赋能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