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中国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入燃烧实验阶段,为新能源技术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庞无忌)记者28日从中核集团获悉,当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中国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入燃烧实验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中国环流三号”最新实验创造了中国聚变研究多项新纪录,彰显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此次实验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多型国际一流的聚变研发核心装备,取得国际领先的硬核成果。包括:一是自主研制的高功率微波回旋管成功投入运行,最高注入功率达2.5MW(兆瓦),掌握了稳定获得电子内部输运垒的控制技术,实现电子温度1.6亿度。二是建成并投运2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提升原子核温度的核心设备),单条束线最大功率达7兆瓦,跻身国际第一梯队。三是成功突破高压电源的多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制的高压电源最高可实现120kV(千伏)的直流输出,精度优于1%,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也为全球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次实验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提高芯部能量约束的新方法,掌握了提升原子核温度的运行策略。独创性探索了芯部能量约束调控方法,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超过1亿度的可重复放电,标志着中国聚变装置运行的综合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为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