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智能巡检机器人助力城市交通数字化转型
AI导读:
道路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千寻驰观+智城云巡”方案,已在多地展开应用,提升巡检效率近一倍,确保道路行车安全。该方案依托北斗时空智能等技术,加速实现城市交通数字化转型。
新华财经上海3月28日电(记者高少华)带着一双“北斗+AI”之眼的道路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穿梭在上海市区约50公里的路上。这些智能巡检者,对道路坑槽、裂缝等病害,隔离带损坏等异常情况了如指掌。记者28日从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获悉,集成“千寻驰观+智城云巡”巡检解决方案的道路巡检机器人,已在上海、成都、珠海、嘉善等地广泛应用。
2024年11月,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城市运营”)与千寻位置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轻量化巡检技术替代传统人工巡检,打造智慧化、标准化、高质量的道路巡检解决方案。
过去,人工巡查道路需要派出三四辆工程车,一人开车,另一名专业养护人员实地检查,肉眼观察并记录问题,风险高且效率低。智能巡检机器人上线后,仅需一辆车一个人,巡检效率提升近一倍。项目负责人表示,智能巡检机器人发现问题后会自动上报至智城云巡平台,经专业技术工程师快速校核后,道路病害通常在3至12小时内就能被修复,确保行车安全。
智能巡检机器人背后,是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服务和城市运营共同打造的“智城云巡”解决方案。其中,“车端设备+后端平台+云端组织”构成的三大“法宝”,是“智城云巡”方案的核心。

工程巡检车上显示屏实时显示道路病害和设施状况。
据介绍,城市运营所使用的工程巡检车辆,搭载了千寻位置自主研发的“北斗+AI”道路智能巡检系统——千寻驰观。该系统依托北斗时空智能、地理信息采集、AI大模型等技术,对道路表面病害及沿线设施进行智能识别。车顶装有高精度卫星定位天线和高清摄像头,不仅能捕捉道路病害,还能精确定位并提供唯一身份信息。目前,千寻驰观已具备针对40多种道路病害和道路设施的AI检测能力。
随着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在国家交通政策的推动下,交通运输行业正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北斗时空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设安全韧性的智慧城市交通已成为共识。这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参与和协作。“千寻驰观+智城云巡”的结合,正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高效运营。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