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聚焦前沿领域,推动开源开放创新
AI导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发布多项科技成果。论坛强调开源开放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展示中国对开放合作的坚定承诺。
近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吸引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参与。本届年会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双碳”绿色等前沿领域,举办了60场平行论坛,并发布了多项突破性科技成果,如全球首款高性能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系列”及其开源生态建设成果,为破解人工智能算力瓶颈、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Deepseek以开源创新的技术范式引发全球瞩目,其与闭源的OpenAI形成了鲜明对比,再次将开闭源讨论推向高潮。特别是近期谷歌可能将安卓系统部分功能闭源的消息,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前沿技术范式的深思。
此次中关村论坛汇聚了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军者,彰显了开放沟通、增进交流的态度。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为国际科技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应携手以科技创新促进各国互利共赢,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主体互学互鉴、科技创新成果互惠互享,让科技进步惠及全人类。
以开源生态为代表的技术成功集群,展示了中国科技产业坚定走向开源开放的核心方向。源自硅谷的开源技术文化,如今在东方焕发新生。这与科技产业所处阶段紧密相关,更是一个考验耐心和定力的关键时刻:短期闭源虽能带来技术安全和收益增加,但开源生态长期必将成为创新引领者。
技术开源与营商环境开放相辅相成,开放的技术生态环境是创新的重要催化剂。开源软件和技术提供透明性,促进知识共享和传播,加速技术发展。开源文化鼓励协作,意味着对开放环境的追求。全球化背景下,开源开放有助于不同组织和个人共同面对挑战、分享资源,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对解决气候变化、“双碳”目标等全球性问题尤为重要。
虽然短期闭源可能带来技术和商业优势,但长远看,它限制技术扩散和应用范围,阻碍创新步伐。相反,开源虽短期无直接经济回报,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参与者,创新源于更多参与者、更广阔应用场景的交互。
实现真正开源开放需克服现实挑战,如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为开源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国际沟通协调形成共识。
开源生态的成功源于全球协作精神和共同进步愿望。唯有开源开放,才能打开创新生态之门。在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通过中关村论坛年会等措施,展示对开源文化和开放合作的坚定承诺,体现在技术合作、政策制定、市场准入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
总体而言,开源开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环节。开放带来沟通,开源促进创新,深化开放合作,期待更繁荣、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