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待突破
AI导读:
随着AI技术成熟,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焊接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已广泛应用。同时,人形机器人技术待突破,业内普遍认为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要到2028年以后。
本报记者陈雪波卢志坤成都报道
焊接机器人机械臂敏捷地在火花间穿梭焊接、配送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取货送货……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愈发成熟,机器人的能力愈发强大,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甚至学会了前空翻、跳街舞。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特别提及将机器人作为促进新型消费的重点领域之一。这标志着机器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
机器人产业目前进展如何?已落地使用的机器人有哪些类型?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否迅速普及?近期,《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企业,并参加了机器人供需对接会,试图了解行业研发进展及未来应用预期。
承担脏活、累活、危险活
机器人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不知疲惫、不惧危险,这一特性在工业领域得到最先应用。
焊接工作常处于高危、高温环境中,工人易患眼科疾病,且工艺要求极高。焊接机器人已能自主扫描识别焊接位置、自动完成焊接,焊接平整度稳定。仁新机器人CEO胡豪杰表示,公司已突破“见缝就焊”“边走边焊”等技术难点。
随着招工难度增加,焊接机器人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欧美市场,技术工人少且薪资高,焊接机器人需求更大。
此外,下水道检修、水域救援、消防等高危领域机器人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真实场景至关重要
在胡豪杰看来,真实应用场景对机器人至关重要。没有真实场景,机器人难以落地,也难以推动升级迭代。
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TO曾奇也认为场景应用对机器人领域意义重大。越凡创新的配送机器人已能完成从货站到写字楼、从大门到工位的自动化配送,具有强路线规划、道路通过能力。
曾奇表示,公司从应用场景需求出发,确定机器人研发方向,现已与多家楼宇品牌合作,创业第七年实现收支平衡。
越凡创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为写字楼等客户提供配送机器人服务,从中收取服务费用,客户无需支付高昂设备费用,反而可能在运营中赚取中间费。
成都市组织的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上,多家医院和养老机构表达了强烈需求,推动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
人形机器人技术待突破
人形机器人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双足、双臂、头部,构造复杂,智能化水平要求高。
4月13日,北京将举行世界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参赛机器人需有类似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已学会跳舞、前空翻、骑自行车,越来越接近人类肢体表现。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程卿苗表示,社会对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关注度很高。
四川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卡脖子”环节布局上取得30余项国际领先突破,研发具有真正“大脑”的人形机器人,聚焦前沿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和执行效率。
但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要到2028年以后,技术路径尚未收敛,业界期待技术爆发点。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