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通用机器人市场将迎来关键发展节点
AI导读:
2025年通用机器人市场将迎来AI与大模型赋能等核心驱动力,但还需克服技术瓶颈、成本与规模化矛盾等多重挑战。企业应重点关注工业巡检、物流自动化等变现路径清晰的赛道,谨慎布局消费级通用机器人。
本报记者李昆昆李正豪北京报道
近日,宇树科技的早期投资人、SevenUp Capital创始人赵楠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近期其在与王兴兴的一次交流中,对方回应称没有新一轮融资打算。对此,宇树科技市场负责人回应表示,信息属实。《中国经营报》记者就公司业绩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事采访宇树科技方面,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AIGCLINK发起人、微软MVP占冰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宇树和众擎是国内具身智能头部代表性公司,其机器人当前侧重面向C端市场,尤其是宇树初步实现了量产,量产产品的观赏性较强,距离实际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机遇
业内专家认为,通用机器人市场将在2025年迎来关键发展节点,但能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需看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应用场景成熟度及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其中,AI与大模型、硬件迭代、产业生态成熟、企业布局加速及政策与资本推动将是核心驱动力。
2025年,通用机器人将迎来AI与大模型赋能,如GPT-4、谷歌RT-2等多模态大模型将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同时,高精度传感器成本下降,执行器性能提升,轻量化材料普及,将进一步降低机器人重量与能耗。此外,供应链成本下降,电机、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也将进一步压缩成本。特斯拉Optimus等企业的加速布局,以及政策与资本的支持,也将为通用机器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而2025年可能落地的应用场景包括工厂柔性生产、四足机器人巡检、物流仓储、家庭服务及专业服务领域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通用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挑战
占冰强认为,2025年机器人大概率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然而,机器人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还面临着技术瓶颈、成本与规模化矛盾、C端痛点模糊以及法规与伦理风险等多重挑战。其中,技术瓶颈包括长尾问题处理和复杂操作依赖精细触觉反馈等;成本与规模化矛盾则体现在B端接受度低和C端缺乏刚需等方面。
此外,法规与伦理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人形机器人进入公共场所需通过安全认证,数据隐私可能引发监管争议。就业冲击方面,通用机器人可能取代部分岗位,需要政策引导。
占冰强表示,机器人行业未来有两个走向:To B和To C。To C成熟需等待物理模型成熟,而To B场景则有很大的机会。企业应重点关注工业巡检、物流自动化等变现路径清晰的赛道,谨慎布局消费级通用机器人。
综上所述,2025年将是通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渡年”,关键技术指标可能达到商业化门槛的60%—70%,但全面普及还需等待AI、材料、能源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