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机器人行业热度不减,手机巨头纷纷抢滩机器人赛道。vivo、三星、小米等厂商已涉足机器人领域,且大多聚焦于家庭应用场景。随着行业供应链的逐步完善,预计在2028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C端市场,家用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本报记者陈佳岚广州报道

2025年以来,机器人行业热度不减,成为市场新宠。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83.5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3.4万家。这股热潮也吸引了众多手机巨头的目光,纷纷跑步进入机器人赛道。

3月25日,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透露,vivo已成立机器人Lab(Robot Lab,实验室),并首次公开了其进军家庭机器人领域的战略规划。这一举动再次凸显了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机器人赛道已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竞相追逐的新领域。不仅vivo,三星、小米、OPPO、华为、传音等厂商都已涉足机器人领域,且大多聚焦于家庭应用场景。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乔安然表示,C端家用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大且最理想的应用场景,但受限于软硬件技术和制造成本,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目前仍主要集中在B端。然而,随着行业供应链的逐步完善,预计在2028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C端市场,并迎来爆发式增长。

争相入局

胡柏山透露,vivo将聚焦消费级市场,针对个人和家庭场景推出机器人产品。通过“渐进突围、沿途下蛋”的路径,vivo希望将技术从实验室带入用户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迭代产品。

谈及vivo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胡柏山表示,vivo将依托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积累,以及自研混合现实(MR)技术,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让机器人具备场景识别、需求理解和回应能力。

在vivo之前,已有多家手机巨头盯上了机器人市场。三星早在2012年就展示了具备奔跑功能的人形机器人Roboray,并在后续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展示了多款机器人原型和概念机。小米、OPPO等厂商也相继发布了四足机器人和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涉足家庭护理、陪伴等多种场景。

华为则在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积累,并在2022年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在家庭领域,华为与中国移动、乐聚机器人合作发布了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华为也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此外,传音、苹果等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传音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AI增强型四足机器人,苹果则被曝正在秘密研发适配未来智慧家庭生态的机器人产品矩阵。

布局逻辑

手机巨头为何纷纷抢滩机器人赛道?

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厂商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机器人市场尤其是消费级机器人市场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据QYR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消费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10.2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70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9%。

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家用机器人仍处于发展早期,但个人消费者对智能陪护、健康监测、家务辅助等功能的需求正逐步增长。由于家用机器人的目标用户与手机消费群体基本重合,因此有望成为手机厂商下一代潜在的“智能终端”产品。

胡柏山认为,机器人将成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未来,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养老、医疗健康、教育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然而,手机厂商布局机器人赛道也面临诸多挑战。李君兰指出,主要受技术延续性、市场增长空间、生态协同和产业链生态驱动等因素影响。此外,相比造手机,造机器人难度更大,需要面对众多技术挑战和更高的研发投入。

尽管如此,众多手机厂商仍在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希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人形机器人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