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成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AI导读:
低空经济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然而,仍面临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未来,需从产业政策、企业创新与消费者培育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创新消费场景与体验。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将低空运输路空协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标准布局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以智慧交通建设推动低空经济智慧化、数字化发展。近年来,低空经济快速崛起,已形成包括无人机、通感智融合、低空物流在内的多元产业链,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顶层设计以来,低空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定位为“新增长引擎”,并有一系列政策如《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为低空飞行安全与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红利促使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24年已达6702.5亿元,同比增长32.5%。新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依托空域资源与技术优势,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同时45个城市启动低空基建专项规划,为空域管理改革与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未来,随着场景创新与标准化体系的完善,低空经济将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然而,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如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基础设施滞后、市场化程度不足等。未来,需从产业政策、企业创新与消费者培育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可持续增长生态。这包括加快专项立法、完善法规体系、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与核心技术攻关,以及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领域研发。
为推动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政府将提供专项资金激励企业突破关键技术,鼓励产学研合作,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应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提升全球竞争力。
此外,创新消费场景与体验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地方文旅资源,开发低空旅游、私人飞行等项目,推广创新保险产品,加强安全科普与监管透明化,提升公众信任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