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AI导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它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型制造仍面临服务收入占比不高、高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推动其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这一部署,深刻把握了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明确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它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比重,从单纯出售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延伸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传统的制造模式以产品为核心,而服务型制造则以人为中心,强化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及用户的紧密协作。
服务型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它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增加服务环节,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服务型制造挖掘内需潜力,降低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创新发展。
尽管服务型制造前景广阔,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面临服务收入占比不高、高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主要源于理念认识不足、转型动力欠缺、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为了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政府应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模式创新,同时构建标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数字化技术是服务型制造的关键。它能实现产品智能化,支持定制化生产,优化供应链管理,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不足,需加强拓展应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对服务型制造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小企业,常面临资源不足问题。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融资服务等,助力企业突破瓶颈,降低转型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此,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服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