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四川将立法引导个人正确认识健康体重,提高体重管理意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立法旨在应对慢性病成为居民主要死因的问题,推动健康管理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共治”。

继“国家喊你减肥”受到全网热议后,四川将立法引导个人正确认识健康体重,提高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自觉进行体重监测,科学动态管理体重。同时,该立法还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以应对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

3月26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提请一审。该条例草案不仅涉及“体重管理”,还明确了“每年四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等多项内容,旨在通过立法为健康护航。

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文金指出,慢性病已成为全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因此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为爱国卫生和健康四川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立法必要性在于,慢性病已成为四川居民主要死因,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疾病谱发生变化。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慢性病死亡构成率为86.26%。同时,传统爱国卫生运动局限性逐渐显现,需要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制度性治理”。

为推动“社会共治”,条例草案专门对健康饮食、体重管理等进行了规定。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建群提到,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因此,条例草案明确引导个人提高体重管理意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此外,四川去年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提出工间操覆盖、营养食堂建设等目标。通过立法明确主体责任,推动健康管理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共治”,有利于缩小城乡健康资源差距。

我们相信,通过法治化、科学化与社会化手段的协同推进,四川省有望为全国提供慢性病防控的“地方样本”。(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