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ESG投资领域快速发展
AI导读:
生态环境部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覆盖范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排放行业。同时,ESG投资领域快速发展,绿色债券与ESG基金规模显著增长,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此外,北京市立法保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
ESG政策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首次扩大覆盖范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高排放行业。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碳排放管理进入新阶段,助力行业转型,提升低碳竞争力。
点评:此举对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具有深远影响,通过碳市场管理,可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推动行业向低碳转型,完善碳定价机制,催生新的产业机遇。
商务部:今年我国将重点培育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
3月27日,商务部表示,2024年已推进7000多万台(件)绿色智能汽车、家电、家居产品进入市场。今年将重点推进首发经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
点评:首发经济注入新活力,数字消费潜力巨大,绿色、智能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满足高品质需求。
ESG发布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首届会员大会举行
3月27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首届会员大会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江苏银行成为理事长单位,并发布“G60绿色惠企贷”金融服务产品。
点评:此次大会标志着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的重要进展,通过联盟机制推动ESG标准落地,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我国已建成覆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要素的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点评: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迈上新台阶,全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ESG投资
截至3月24日,我国ESG债券存量规模约13.20万亿元,其中绿色债券占比43.65%,ESG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8182.29亿元。
点评:ESG投资领域快速进步,绿色债券和ESG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支持高碳行业转型。
ESG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邱慈观:ESG本土化需容忍“慢”,抓住“快”
上海交通大学邱慈观教授表示,ESG本土化需数据积累、认知迭代,同时抓住“双碳”目标等快速行动方向。
点评:邱慈观的观点为ESG投资本土化提供清晰思路,强调基础工作长期性,指出政策与市场机遇下的快速行动方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全球气候合作面临四大命题
刘振民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国际气候合作面临多边主义、能源转型、气候融资、碳中和目标等四大命题。
点评:刘振民的观点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行动指南,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态度。
ESG行动
北京市立法保障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强化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点评:条例的实施将为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法律保障,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