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数字创意产业持续壮大,岭南数字创意大厦亮相并发布多项重要成果,展现广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通过AI技术等“五项举措”,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加速前行,构建全链条生态系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伍素文广州报道

  今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创纪录的百亿票房,掀起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滔天巨浪,展现了该产业的巨大潜能和广阔前景。

  当时,哪吒IP衍生品“一吒难求”,广东潮玩产业因此接到大量订单,不仅尝到了甜头,也展示了实力。如今,借助珠江之畔新建的文化地标,广东再次放出大招,加速数字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简称:大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会上,岭南数字创意大厦重磅亮相,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揭牌,岭南文化大模型同步发布。同时,岭南数字创意大厦还与首批战略合作企业现场签约。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其高质量发展新思路的体现。

  多年来,广东稳居全国文化产业第一梯队,其中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尤为可观。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3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6233.38亿元,提前完成2025年突破6200亿元的目标,近5年年均增速达10.37%,增加值增速为16.1%,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分别占全国的1/5、1/3、1/4和4/5。

  大会上,广东进一步透露,接下来将从政策支持、产业生态、岭南文化挖掘、人才引进、关键技术攻关五个方面推出“五项举措”,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文化产业加速前行。

  观察人士认为,当前,“文化+科技”正深度融合,成为激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特别是“AI+文化”正催生数字创意产业新动能。广东拥有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活跃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但要进一步抓住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机遇,关键在于创造支撑“文化+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超级场景、载体和生态,这不仅是岭南数字创意大厦的新定位,也是广东文化产业的新方向。

  文化产业加速前行

  大会上,腾讯展示的一条AI制作的动画视频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视频中的企鹅憨态可掬,AI制作技术的自然流畅度令人赞叹。

  广东产业体系全面,应用场景丰富,为大模型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促进了大模型的创新。

  这在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化产业中应用尤为广泛。例如,完美世界游戏将AI技术应用于游戏中的智能NPC、场景建模、AI绘画、AI剧情、AI配音等方面,自主研发“弧光智作”系统,用AI实现分场与统筹,助力创作。

  诗阅网络的游戏作品“望月”在核心渠道TAPTAP和B站登上预约双榜TOP1。该作品以广州为都市原型,融入猎德大桥、小蛮腰、骑楼群等广东元素,NPC对话内容动态生成,提升玩家沉浸感,同时引入AI工具链优化研发流程,使研发人员更专注于创意开发。

  “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独具特色。”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表示。

  人工智能技术通常要先考量落地行业和产品的刚需,而对于需要灵感和创意的文化产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挖掘、催化需求产生的“催化剂”,激发了全新动能。数字创意产业与前沿技术正在构建双向赋能的新生态。

  大会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研发的国内首个文化领域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岭南文化大模型正式发布。岭南文化大模型实验室主任邓立邦表示:“我们期待通过AI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岭南文化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

  广东正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最新出台12项支持举措,为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驾护航。大会上,广东还提出将出台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五项举措”,包括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动,谋划一批“十五五”重大牵引性项目,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建设上加速。

  温度与创新吸引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丰富,产业氛围开放包容,为数字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也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

  米粿AI是一家上海的AI创业公司,致力于推动AI技术与内容生产结合。2024年3月在上海创业,同时在广州注册公司,11月广州公司正式启动。上海以AI技术为主,广州以动漫内容为主。创始人之一丁黎表示,广州有温度且创新,从30年前到现在,每年都有大量人才汇集,普通人、大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许多政策举措、思想方法引领全国,有“敢为天下先”的气质。对于AI动漫公司来说,在这种文化中能得到更自由的施展,结合地域文化创作出更好的内容。

  广东程视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程豪来自浙江,在广东创立了程视视觉,现已发展成为集母公司、5家子公司于一体的集团运作企业,专注于“技术+创意”,提供数字化内容整合方案,业务范围围绕元宇宙+AI+IP开展。程豪表示,广东在文化产业链的配套上成熟,不仅在制造业、游戏产业上有基础,在硬科技上也有优势,加上务实包容的氛围,是企业愿意扎根广东的原因。

  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电影市场总票房超52亿元,托举了需求旺盛的文化消费市场,也提供了产业所需的创意与研发人才。

  “五项举措”也强调了对数字创意人才的招揽。广东将实施“广东特支计划”等人才计划,吸引更多复合型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粤工作。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任天阳发出邀约:“请到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来,这里充满梦想,人才云集,培育了9家上市公司,还将诞生新的独角兽企业!我们期待与有志之士相遇,共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创造奇迹。”

  打造“竖起来”的产业园生态

  丁黎曾调研韩国、日本,也在中国多个城市考察。“在日韩,一个社区就能形成动漫及文化的整个范围。中国太大,文化产业较分散。”

  产业集群能发挥集聚效应,让企业紧密协作,共享资源与技术,实现协同创新。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度,汲取成长养分与创新想法,是许多企业的诉求。科韵路集聚网易、三七互娱等头部企业,形成“11公里千亿产值”的生态。企业在此受益,便于获取政策、人才和技术资源。

  越来越多企业从科韵路走向广州国际金融城,产业延伸到新的平台。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南承金融城起步区,西接科韵路软件园,是广州国际金融城北区的第一栋超高层甲级写字楼。

  大厦所在的羊城创意产业园,已孵化酷狗音乐、荔枝等众多上市公司,连续7年每年诞生一家上市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集聚效应。金融城片区多栋楼宇正在建设,未来将成为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热土。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揭牌,岭南文化大模型发布,岭南数字创意大厦首批战略合作企业签约。这栋新大厦将集聚头部企业、顶端人才,形成“头部引领,创新驱动”效应。

  任天阳表示,要把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建成主流媒体变革的试验田、“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年轻态”的人才高地、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室。将推动文化、科技、数据、金融等要素融合,形成跨界产业融合,以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岭南文化大模型为数据底座,引进有垂直优势和辐射能力的企业,构建数字创意产业生态,形成大湾区千亿产值集聚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卢家银认为,文化数字化不再是口号,而是通过实体空间与虚拟平台双轮驱动落地。大会提出的“媒体+文化+产业+数据”模式,构建了涵盖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系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