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科学中心成果丰硕,科研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双提升
AI导读:
怀柔科学中心最新建设运行进展显示,科技设施集群效应显著,科研活动成果丰硕,创新生态活力强劲。同时,怀柔科学中心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成功举办多场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科研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双提升。
北京商报讯(记者卢扬程靓)3月28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新建设运行进展情况。具体来看,科技设施集群效应显著增强,怀柔科学中心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2024年新增进入科研状态的科技设施13个、累计达29个,新增向全球开放机时43万小时、累计超123万小时,"十四五"时期布局的科技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怀柔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科研活动成果显著,"人气"与"科研气"持续集聚,2024年怀柔科学中心新增科研人员2500余名、累计达2.5万人;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2024年新增科技成果54项、累计达329项,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创新生态活力愈发强劲,怀柔科学中心新增德勤书院、清华工研院雁栖湖创新中心、国科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服务平台,累计服务成果转化项目131个;引进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母机等中试验证平台,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城市客厅A、B地块产业空间投用,高端科学仪器标准厂房基本建成,仪器和传感器、生物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
"科学+城"功能日益完善,怀柔科学中心建成、在建及筹划新开工住房项目40个,提供房源1.8万套,满足25个院所、31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需求。第三实验学校开工建设、第二实验学校实现立项,计划设立小学、中学及高中班级138个;怀柔医院二期及国际部正式投用,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升级。"八横五纵"骨干道路已基本建成,交通通达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怀柔科学中心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增至67个,覆盖48个国家和地区;一批高端科学论坛在怀柔举办,2024年成功举办国际科技交流活动50余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林剑华表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将坚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完善高水平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推动设施全面开放共享,搭建科技交流广泛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增进国际互信互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