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北京发布多项创新政策举措,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同时,京津冀协同创新加速,共同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关村持续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

“集中发布215个招商合作项目和一批创新应用场景”“30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落地,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3月28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投资北京”大会上,北京再次向全球展现科技创新优势,并发出招商合作、共享机遇的邀约。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多项创新政策举措出台,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北京出新招,强化科技创新支持

年会期间,《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作为全国首个促进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的综合性配套改革文件,其创新升级负面清单政策,并下放审核权限,为企业减负增效,打造“北京服务”品牌。

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介绍,北京已实施1700多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洪朝表示,北京将进一步健全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并在产业资金和金融工具方面,加快发布高精尖项目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扩大支持范围,提高政策普惠性。同时,加强人才保障,创新工业用地使用方法,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中关村量子科技孵化器总经理顾成建表示,北京出台的多份支持量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文件,为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空间。

京津冀协同创新,制度供给加速

历经11年,京津冀以“创新链”打通“产业链”,激活“发展链”,完善“生态链”,协同创新成果丰硕,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深化交流合作,链接前沿技术与国内外资源,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成为共同关切。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党组成员刘伯正指出,三地正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需求出题、供给答题机制,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提升转化效率和比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文韬表示,将深化与京津冀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关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中关村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中关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京港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关村科技企业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实现融资与业务拓展。

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企业出海、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等方面具有优势。今年,香港证券交易所将推出“科企专线”政策,为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开辟绿色通道。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京港科技创新合作日趋紧密。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器项目正式启动,助力北京科技企业落户香港和拓展国际市场。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潘金峰表示,将与东盟各国建立广泛联系,搭建中关村与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的桥梁,为中关村企业和海外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务。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