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广州凭借优越的光照条件,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将其纳入“十四五”能源发展整体规划布局。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01万千瓦。2024年预计增加约120万千瓦装机规模,为广州贡献21亿度绿色电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广州报道
向光要电,向绿而行,广州凭借优越的光照和就地消纳条件,将分布式光伏作为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重要能源发展方向。
3月27日,广州市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应用场景推介活动——分布式光伏建设专场宣讲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活动深入贯彻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聚焦推动广州市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向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宣讲广州推进分布式光伏的相关政策、绿色技术应用案例,并邀请建筑物屋顶权属单位、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和技术服务企业分享分布式光伏的典型建设运营案例和适用场景。
现场特设分布式光伏建设、绿色金融等咨询交流专区,与会者积极交流分享,旨在推动各类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的落地,发挥科技在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突破300万千瓦
春节后,广东省、广州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被列为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省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营收接近11000亿元,广州的产业营收则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旭在会上指出,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广州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的关键动力。
近年来,广州依托丰富的建筑屋顶资源、完善的电网和强大的新能源接入消纳能力,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的高质量发展,将其纳入“十四五”能源发展整体规划布局,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光伏项目迅速增长。截至2025年3月,广州全市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01万千瓦,是“十四五”初期的五倍。
本次活动还组织参会代表实地参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屋顶上已建成投运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据悉,国际会议中心光伏电站于2020年5月并网,总装机容量为4.19MW,项目利用会议中心BCD三栋会议展览中心和A、E两栋岭南东方酒店屋面建设。
2022-2024年,项目年平均发电量为437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86吨,通过光伏发电节省电费共计70余万元,年均可节省电费约25万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日常照明均已实现“绿色化”。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后,既起到了物理隔热作用,有效降低屋顶温度3~5℃,又实现了光伏系统的高智能化运维设计,基本达到“无人值守”状态。
2024年全年,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建设装机规模预计增加约120万千瓦,将为广州贡献21亿度绿色电力,直接带动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约40亿元。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处处长屈勇表示,在广州现有的分布式光伏装机中,大部分应用于大中型工商企业,而学校、医院及普通民众对其尚不熟悉,希望通过应用场景的展示和对接,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搭建起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品从制造到应用的桥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屈勇还提到,接下来广州将做实产业规划,在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的激烈竞争中,通过对全国和全省的产业分析,找准广州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的重点环节和突破口,与其他城市错位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的健康成长。
新能源产业国企民企携手共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签约仪式,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光伏组件知名企业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花都区分布式光伏三方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国企与民企的深度合作。
作为广州市新能源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致力于整合本地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本地新能源产业生态。
广州发展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余华堂介绍,集团已累计投建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约500万千瓦,总资产达到320亿元;其中,建设了91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78万千瓦(含小微分布式),包括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汽丰田、小鹏汽车、福特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在广州市光伏装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0%,位居行业前列。在技术创新方面,集团率先应用了无人机热斑巡检技术和智能清洗机器人,并搭建了华南首套风、光、充电桩一体智能集控系统,强化集中运营。此外,还搭建了广发小微分布式光伏数智化系统,实现线上快速验收、线下精确核查,结算“零距离”。
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正式进军光伏行业,作为民营企业,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构建了单晶硅片/硅棒、光伏组件、光伏电站三大业务板块。短短五年内,公司在珠海、宜宾、西宁、广州建立了四个生产基地,为各地新能源产业的建链、强链、补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国企与民企的联动,一方面加速了产业链的协同。花都作为广州的工业重镇,拥有大量工业厂房和物流园区屋顶资源,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可直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十万吨,同时将带动花都区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推动项目落地建成,助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光伏和储能业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合作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整合签约各方的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合作与创新,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和高质量建成。
三方通过积极构建“国企+民企+地方平台”的合作模式,推动广州新能源产业链向“系统集成+智慧能源”方向转型升级,促进一批绿色产业落地,拓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未来,广州将充分发挥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机制的作用,加大绿色技术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光伏项目和节能降碳项目的实施,推动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